舌尖上的南港—全成肉粽店的故事

訪談團隊|陳美華、陳怡君、王祖修、陳頤錚、潘文彬、陳悌慈
文稿/陳美華、陳怡君、許力允
攝錄/陳美華、陳怡君、陳悌慈、潘文彬
圖:全成肉粽的詹張素卿姐(陳怡君攝,2022/05/13)

一、開店的故事

  民國八十五年,「全成肉粽」正式開業。但是說實在的,當時我的內心實在是相當坦忑不安。這間店要是沒開成,一千多萬債務壓下來,我們全家老少含婆婆在內,怕是得全部「行李款款準備走路」了。

  說到這一千萬債務唷,就不得不提我公公那一輩的故事了。

  我叫張素卿,先生姓詹,所以我冠夫姓後就叫詹張素卿。多虧先祖庇護跟祖先努力,我們詹家在南港也算是大姓。但是我先生本來不姓詹,而是跟公公一樣姓蔡。

  我先生的媽媽是詹家養女,也就是以前人說的「童養媳」,這養大後自然就是跟當時詹家的獨子結婚嘛。但是造化弄人,這位詹家的獨子很早就過世了。所以為了傳詹家香火,詹家就跟同樣是南港大姓的蔡家過繼了一個孩子,也就是我先生的爸爸,我公公。

  我是在民國六十三年,從宜蘭嫁到南港詹家這邊來。那時候經常隨先生一起協助公公辦酒席,當時先生是負責內場,而我則是負責外場事項。
可惜好景不常,公公在我嫁過來不久後就上天堂了,婆婆沒有公公的經營手腕,加上婆婆不喜歡酒店這類經營,因此這些店面早早就收起來了。後來發生了水災,把當時的河堤衝垮導致池塘缺水,婆婆又不善經營,使得池塘最後被原主收回。

  然而我沒有想到,小叔居然花了一千多萬買房子,房貸壓下來差點讓整個家庭崩掉。偏偏小叔又沒工作,我跟我先生又因為辦酒席做到職業病,沒辦法拿重物起來,很多工作都沒辦法做。

  於是我跟我先生只能坐公車到處找工作,同時也看看路上招牌,看有哪些行業我可以去做。就在這時候我看到了「王記肉粽」的招牌,那個招牌非常大,大到遠遠看過去就會被吸引目光。我突然想到,我婆婆跟先生都會做肉粽,而且肉粽的作法不難學,我也可以嘗試看看,於是就這樣破釜沉舟的做了下去。

  但是,心真的很慌。如果沒有做起來,我們全家就得跑路,公公留下的幾間房子就算全賣了也還不起那一千多萬。

  所以「全成肉粽」開業後,我是整天跑金山寺去拜拜上香,那時候也不管金山寺是供奉菩薩還是佛祖,反正只要感覺靈驗的都會去求。

  也許是誠意感動了上天,當時南港的大家很捧場。而且美鳳有約、非凡、中天、民視也來介紹過我們這家店。尤其美鳳有約是第一個介紹的,那時候一位客人跟我拿了一張名片,跟我說要來採訪,我完全沒想到來的人居然會是美鳳。經過他們的介紹,我們的肉粽出籠後很快就一顆都不剩。

二、我的菜單、我推薦

  我們店內不僅有南粽跟北粽,就連佛跳牆也有唷。有很多人都誤解了,以為做佛跳牆要很高級的店。其實不是的,以前辦酒席的總舖師其實都會做這一道菜,差別在於願不願意做而已。確實,佛跳牆要用的功夫相對比較多,芋頭、排骨、香菇、鵪鶉蛋等等,備料非常之多,但是做出來後可說是香味四溢,就連美鳳有約來我們店裡採訪,也就是來介紹佛跳牆的。

  而且我們的南北粽也是堅持「簡單就好」的原則,沒有額外加入什麼食材,保證每個顧客都能吃到最質樸的味道。

圖:料多實在的全成佛跳牆外帶版,初打開時,只看到筍在上面,攪動後才發現好多料在下面,還有栗子、鮑魚等等,來不及拍照就已經進入我的五臟廟了。(陳美華攝,2022/06/19)
圖:簡單、質樸好吃的全成肉粽(陳美華攝,2022/05/15)
圖:全成肉粽還有經濟實惠的便當(陳美華攝,2022/05/13)

三、我與南港和中南街

我的公公

  先前說過,詹家在南港算是大戶人家了,因此在五十年代,公公就非常聰明的把土地租給建商蓋。建商蓋完後,慘了,沒有人來住。民國五十年代的中南街可以說非常荒涼,不僅街上沒有房子,到研究院路也就只有一條小路可通。那時候的小路雖然已經是柏油路了,但也只能讓一台車通行,坐在街旁,一天過去看不到幾台車。所以建商虧慘跑路之後,這合計面積一千多坪的二十四間房子,就全部歸我公公所有了。

  我公公有了這些房子後,就開旅社、開酒家,以前的煤炭老闆還幫我公公僱保鑣,一部車一部車過去,都要給公公抽稅,一車抽多少都是說好的。還有養魚,以前科技園區那裏有一個大池塘,我公公租下來後拿來養魚。

  我公公除了這些產業以外,他本人在民國三十年代的時候,還是一位有名的歌仔戲團的小生,經常在廟會上出演。後來孩子長大後,就轉換跑道改當一名總舖師,負責節慶時的辦桌活動,我婆婆跟我先生的廚藝就是在那時候培養出來的。

南港總舖師

  南港這邊總舖師很多唷,以前尤其是山邊,舊莊那裏很多總鋪師,其中還有一位叫做阿燦師。現在保力達廣告中出現的那位阿燦師其實是第二代,第一代其實比他更厲害,可惜已經上天堂了。但現在沒什麼人在叫辦桌,老一輩的總舖師身體也沒落,沒辦法繼續在外面跑。以前總鋪師人多的時候,中南街都會搭起棚子,前面跟路口給他擋住塞滿,一個月可以看到好幾次酒席,現在就很少了。

南港茶葉

  在大概民國六、七十年的時候,中南街有一家專門賣木材的賴姓商人,他有在賣茶葉,但我們並不知道他賣到哪裡去,一斤三千元左右。但因為他沒有開店,所以只有我們這附近的人才知道。也不僅僅只有他,還有一對兄弟也在賣,他們自己有農地,因此他們會自己採茶跟自己炒,價格也跟賴姓商人賣得差不多。

南港劇院

  我嫁到南港詹家的時候,南港劇院也還在經營。我聽說他們深夜播到最後時,都會放那些「黃色」的影片,所以很多人去看,生意非常不錯。聽說豬哥亮有在那裏錄影,還在裡面租一個做攝影棚。但聽人家說都是播黃色的,而且還要顧小孩沒時間,因此完全沒有去看過。

我的南港生活

  我二十二歲嫁過來,現在七十歲了。我有三個孩子,全部都是男生。老大二十五歲就結婚了,現在大孫已經二十三歲,大學快畢業了。最小的則是出國留學,如今也回國了。

中南街都更

  古早以前,這邊的房子都叫平房,材料也是很簡單的板子而已,說是房子不如說是木屋。以前南港環境很差,生意也很不好做,所以房子都簡單蓋蓋。後來因為颱風的關係,又改造變成現在的磚牆屋。所以我不反對都更,讓大家都可以有新房子住,但是真的是談不攏啊。

  這裡的人覺得一二樓這種屋子住得很舒服,像我們兩夫妻就住樓上,樓下還可以停車,小孩一個住那間,這邊兩個人,二層樓一人住一層。反觀大樓的話,雖然有新屋子可以住,但感覺人多又複雜,而且屋子會變小,有一利就有一弊啦。

  像住在我們家後面那位,他就是堅決反對都更,他還特意找上門跟我說「你不要答應都更喔」。因為包括我家跟我先生那一輩的兄弟,我們至少有五戶在南港中南街這邊,所以要都更的建商都會先找到我,一定要我先答應他們才好繼續說服別人答應。

  還有談都更的時候,其實日月光集團有來買地。當時富陽也有來買,還說要用兩千九百萬買我們的二十五坪土地。富陽說如果給他建,是建二十三層樓的公寓,地下則是蓋成停車場。當時我孩子正好要娶媳婦,所以就不太敢賣。我心裡想說:房子跟土地賣給你,這兩千九百萬我能買到附近其他地方嗎?到時候孩子要娶媳婦我要去哪裡找房子?

  所以我就沒有賣給他,也算是我自己捨不得賣啦,畢竟我在這邊比較面對市場,還可以看得到南港的活力跟人氣。

圖:位在中南街底和研究院路交接的全成肉粽店(陳美華攝,2022/06/19)

註:選錄自《南港地方知識與田野調查叢書:南港特色產業暨水資源永續發展》。2022。發行者:臺北市南港社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