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溼地之永續發展-新庄仔埤、三重埔埤

  南港埤塘這個在農業時代的重要產物,隨著農業的式微,它們的存在價值已然改變,如以現代農業的觀點來看,已不具存在價值,但以現代生態的觀點來看,它的存在代表著許多生命的繁衍。2010年時,知名作家張曉風女士為了202兵工廠裡的濕地,以一篇「報告總統,我可以有兩片肺葉嗎?」文章為題,投書媒體祈求暫停開發「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避免造成這個區域的生態影響,引發各界關注。在此之前,多數的臺北市民恐怕少有人會注意到南港埤塘的存在,經爭議性話題的揭露,媒體的渲染,使許多人開始來開箱這片長期在軍管保護下的淺山場域,也開始關切這塊擁有天然埤塘溼地的未來。

  同屬南港202兵工廠周邊重要濕地之「三重埔埤」與「新庄仔埤」,過去為農業重要之灌溉埤塘,亦是民生用水來源,見證南港的發展歷史;但隨著都市發展的擴張,使得這地區的農業逐漸沒落,埤塘則因人為開發之需求而漸次萎縮。202兵工廠裡的濕地是否值得保存,宜從區域內二個主要埤塘-三重埔埤、新庄仔埤的變遷歷程討論起。

壹、三重埔埤、新庄仔埤的演變歷程

  南港區位於臺北市的東南隅,地形上北側為平原、南側為丘陵地區,其因受到地形與迎風面的影響,常年為其帶來豐沛的雨量,當雨落於南邊丘陵沖刷成山谷,並於底部形成濕地,其丘陵多、池塘多的特質使得位於高處的埤塘成為早期南港灌溉的主要方式。1770年間,先民進入南港開墾,築堤以提高三處濕地水位用以灌溉,即分別為今日之「三重埔埤」、「新庄仔埤」,以及現今南港公園內僅存一部分的「後山埤」。本文重心將置於南港 202 兵工廠周邊重要濕地,新庄仔埤位在國軍202兵工廠西側,現今南港公園對面,都柏林社區前方,三重埔埤則位在202兵工廠內,均是地方級的重要濕地,除具歷史意義外,且有生物棲息、排水蓄洪之功能,接續的討論以此二埤塘為軸。

一、三重埔埤之演變近況

  民國39年政府徵收三重埔埤附近的土地,設立現今之南港202兵工廠,佔地185公頃,做為生產槍砲彈藥之用,自此三重埔埤水域受到軍方管制。民國63年四分溪截彎取直工程,使溪水不再匯流至三重埔埤,因而導致埤塘逐漸淤積,分裂為一大一小的二個埤塘,小埤塘為現今所稱之三重埔埤,大埤塘則在不斷的淤積縮小之後,民國93年遭軍方鋪上水泥作為人工滯洪池,及至現今中研院之「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計畫規劃時,在眾人矚目中,導入計畫將人工滯洪池恢復至過去三重埔埤風貌。

  南港202兵工廠歷史悠久,三重埔埤完全位在兵工廠軍事管制區內,依常理,軍事管制區內長期受到軍方保護,受到外界的干擾很少,區內的生態或特殊人文景觀應得以保存;唯實際上至民國80年代大部分埤塘已填土覆蓋,剩下零星濕地分散各處。使現存的三重埔埤,雖有兵工廠長期的管制與低密度開發,使得僅存之小埤塘周圍生態豐富,而也因兵工廠裡的人為開發,使得水域面積僅存不到古時三重埔埤的十分之一。

圖: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內之生態池
二、新庄仔埤之演變近況

  新庄仔埤是臺北現存最古老的天然埤塘,在古文獻中曾提及此埤塘面積廣大,在1776年時就有漢人陸續到新庄仔埤開發,灌溉範圍包含如今的忠孝東路六段之聯勤總部、玉成國小、及現在的捷運機廠。

  近年來新庄仔埤的自然環境接連被破壞,包括1973年七星農田水利會將新庄仔埤標售給新陸開發公司,此事在當時引發極大的爭議,臺北市政府出面協調而暫時保留部分埤塘水域,但在己出售之埤地部分卻頻遭傾倒廢土、放置淤積等情況,使致面積不斷縮小。至2013年臺北市政府又將新庄仔埤洩洪道的土地出售予私人建商,再度引發當地居民民反彈,因此民間籌組南港新庄埤守護聯盟,期結合群體的力量,關心議題發展,監督政府,以守護新庄仔埤的生態環境。

圖:新庄仔埤是臺北現存最古老的天然埤塘

貳、南港重要溼地及保育計畫與重要濕地定位

  南港 202 兵工廠及周邊濕地由內政部於102年6月24日以臺內營字第 10208181141號函示,公告為地方級國家重要濕地。案件分析南港202兵工廠及周邊濕地環境與生態現況,調查發現周邊濕地範圍內三重埔埤與新庄仔埤歷史久遠,且水域與鄰近淺山森林連結,形成良好天然生態廊道與都市綠地, 除提供生物棲息、涵水、滯洪等功能外,更具有調節微氣候,為都會區營造舒適的居住環境,以及保存歷史文化之價值。依溼地保育法第九條規定綜合評估此一濕地之生物多樣性、自然性、代表性、特殊性及規劃合理性和土地管理機關之意願後,其濕地服務功能與價值達重要濕地之標準,建議南港202兵工廠及周邊暫定重要濕地列入「地方級重要濕地」。

  民國108年臺北市政府據以策訂南港202兵工廠及周邊重要濕地(地方級)保育利用計畫,依資料蒐集、課題對策,擬定重要濕地-新庄仔埤、三重埔埤之發展定位。

一、三重埔埤之發展定位

  三重埔位於南港202兵工廠內,因過去的四分溪截彎取直工程,使得埤塘缺乏水源而逐漸淤積,進而分裂為二個埤塘,其中較小的埤塘即為目前的三重埔埤。現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透過復育人工濕地的方式,期望將較大的埤塘恢復為古三重埔埤之風貌,而隸屬重要濕地範圍之三重埔埤,水系仍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之人工濕地相連,因位於軍事用地範圍內,故周圍仍保有完整的自然淺山,是維持淺山生態系不可或缺的水域環境,為繼續維持三重埔埤一定的生態服務功能,將三重埔埤之發展定位在「維護生態多樣性」。

二、新庄仔埤之發展定位

  新庄仔埤為臺北市難得的天然埤塘,與周邊的淺山系一同提供都會區中生物棲息的重要生態廊道,惟周邊人為開發行為,已影響新庄仔埤的生態功能,需透過復育策略以期回復以往之生態環境。新庄仔埤具有深厚的人文歷史背景,鄰近市民生活圈,具易達性,因此適合做為濕地生態及南港歷史的環境教育場域,並可兼具景觀休憩功能,可做為臺北市濕地明智利用的範例,將新庄仔埤定位在「都會型濕地明智利用典範」。

圖:南港202兵工廠與三重埔埤、新庄仔埤 (使用Google地圖工具)

參、三重埔埤、新庄仔埤的保存價值與水資源管理

一、在文化價值面向

  三重埔埤、新庄仔埤早期為先民開墾、灌溉及民生用水來源,見證南港的發展歷史,其中新庄仔埤更為臺北市現存最古老,且有古文記載的天然埤塘。埤塘原是一種自然地景,因著人們在周邊的定居、開墾,形塑了常民文化,隨著時間的改變,自然地景與文化交互作用所產出的結果即為文化地景。三重埔埤與新庄仔埤現今除已失去早期農業灌溉的功能,亦因人為開發及埤塘淤積使得水域面積逐漸變形、縮小,當人們逐漸忽略其存在價值的同時,它們仍持續著人文活動與埤塘的交互作用,此一歷程造就了三重埔埤與新庄仔埤的文化價值,成為南港地區重要且僅存的埤塘文化地景。

二、在景觀遊憩面向

  不同於三重埔埤位於軍事管制區內,新庄仔埤可供一般民眾親近且易於到達,如配合生態教育設施及解說系統的規劃,可提升新庄仔埤的景觀遊憩及濕地生態環境教育價值,是都會區中難得的環境教材,可加強民眾與自然環境的鏈結,期望促進在地居民與溼地環境之互動,使整體溼地環境可永續經營。

三、在生態研究功能面向

  位於軍事管制區內的三重埔埤,適合營造溼地生態棲地環境,提昇區域之生物多樣性,做為未來可提供周邊社區與學校進行環境教育及體驗之資源,並因具有軍事管制區的保護優勢,有利於多樣性生態系統的發展研究,可提供為埤塘溼地研究園區,與埤塘生態教育功能銜接。

四、在濕地水資源功能面向

  於溼地水資源系統中,依據地形圖觀察,南港202兵工廠鄰近水系分屬於不同之集水區,東側集水區地表逕流朝向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基地方向,匯入四分溪中游;西側集水區地表逕流朝向西北方向,注入新庄仔埤後匯入基隆河;南側集水區地表逕流朝向東南方向,匯入四分溪上游;北側集水區地表逕流朝向北方,匯入基隆河。現今新庄仔埤設有人工閘門管控水量,可儲存周邊區域匯流以及雨季暴雨之調洪,仍具有防洪及調節水位功能,對於新庄仔埤西側及西北側的聚落有延緩淹水的作用,然而因埤塘淤積日益加劇,將漸影響滯洪蓄水功能;而三重埔埤則設有涵管,水系與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之人工濕地相通,除做為天然生態廊道外,仍能具涵水與滯洪功能。

  被劃定為地方級重要濕地的三重埔埤及新庄仔埤,雖位於臺北都會區中,唯因三重埔埤長期位處重要軍事設施管制區內,一般民眾難有與三重埔埤互動的機會;而新庄仔埤雖位於管制區外,但受限部份區域為私人土地,亦難以讓濕地與周邊社區有直接互動。建議由政府規範建構南港埤塘文化與生態園區,透過復育棲地環境工作,公私協力,共同參與南港埤塘溼地營造與復育,除讓在地居民認識在地環境,也期能在無形中提高民眾認識南港埤塘在地特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