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冊中的南港—信福書店的故事

訪談團隊|陳美華、陳怡君、潘文彬
文稿/陳美華、陳怡君、侯憬巏
攝錄/陳美華、潘文彬
圖:信福書店的老闆在店門口述說著他們的故事(潘文彬攝,2022/05/27)

一、開店的故事

落腳中南街

  我們夫妻都是台南歸仁的閩南人,當初因為我大哥在汐止中正路那經營信德書局,所以我差不多民國61-62年,就來台北幫我大哥的忙。後來因為要結婚,出來找房子,剛好汐止跟南港差一點而已,加上這條街也很熱鬧,就找到這附近。民國68年,結婚完就夫妻倆一起經營書店到現在,四十多年了。

  我剛來中南街時書店是開在隔壁59號,現在這裡本來是原房東在經營的平價中心,十幾年前原房東搬到花蓮去發展,才把房子賣給我。

店名的由來

  當初要搬到這裡自己開書局的時候,就想說自己取個名子。以前人命名,大多是從相關的名字去取,像是台南阿霞飯店、阿仁什麼的,都是這樣,我又想說吃果子要拜樹頭,所以從我大哥經營的信德書局抓一個信字,而我大哥信德書局的「德」字,是因為他的名子有一個德,我自己名字有個福字,所以就取了信福書店。

圖:信福書店的招牌和店面(潘文彬攝,2022/05/27)

二、信福的品項/特色、書店的沒落

有賣菸酒和日用品的老書店

  以前這裡本來是一間平價中心,那時候沒有超商,平價中心也有做大批發,生意都很好。現在平價中心都被超商拚倒了,龍駿米店對面那間以前也是平價中心、這間也是平價中心,中南街就兩間,但後來就都被超商取代了。

圖:信福書店右對面的龍駿米店(潘文彬攝,2022/05/27)
圖:龍駿米店對面的前平價中心所在店@右邊那間(陳美華攝,2023/06/27)

  我書店從隔壁搬過來以後,就去向公賣局申請菸酒牌,加減賣一些菸酒。以前也會賣一些報紙、雜誌跟大陸網卡,但報紙現在也很少賣了,以前雜誌很多,書店都要賣一些各式各樣的雜誌,現在沒有了,加上碰到疫情,沒甚麼人出國,所以大陸網卡也很難賣,文具就都有在賣跟日用品。

圖:信福書店內的各式商品(陳美華攝,2022/05/27)
沒落的書店行業

  這條路以前是很熱鬧的,是老街。餅店也很多間啊,對面的萬春軒,就是老店。我民國68年剛來這條忠孝東路七段剛在開而已,開完之後這條街就越來越走下坡,舊南港國小也廢掉了,小朋友也不會來這邊買東西了,還有納莉颱風淹水,之後就越來越少,以前還有一間黃昏市場,現在625巷都剩沒有幾攤。還有工業區裡面一些人搬走,就人變少了。現在書店這一行算沒落行業啦,都老人在顧,沒用了,年輕的也不接了,這早晚一定會收起來,早晚而已,做到沒辦法做,就是我們以前都做了,現在就繼續做,反正小孩也不可能接,利潤也沒辦法生存了。這沒落的行業,跟這條路一樣,以前很熱鬧,現在都不熱鬧。現在還開著店,是想跟鄰居聯繫,厝邊來聊天,比較不會無聊啦。

三、我所知道的南港美食

仍然是老張胡椒餅

  由於現在賣吃的比較夯,所以這附近很多新開的店都賣吃的。要推薦的話老張胡椒餅就很好吃,只是常常要排隊,或是老餅店萬春軒也很不錯。

圖:仍然排隊和開車前往購買的老張胡椒餅店(陳美華攝,2023/06/27)
圖:百年老店的萬春軒餅店(陳美華攝,2023/06/27)

四、我與南港和中南街

記憶中的南港/中南街

  以前這條路很熱鬧,在研究院路沒開之前,不管是要去舊庄或是研究院,都要經過這一條路。這條路一半是馬路,另一半是煤礦車的車道。煤礦用推的車子,從舊庄那邊推過來,全部都在唐手武道館旁邊那邊卸貨。過去這條路上有人開電器行、有人開醫生館、婦產科,記得我來的時候,這裡中藥行有兩三家,現在剩一家,這間人參堂還是後面才開的,本來以前有間牙醫後來變成鐘錶店,但現在都沒有了。

圖:唐手武道館所在位置(陳美華攝,2023/06/27)

  當時南港有兩個戲台,東南街一個,這邊一個,豬哥亮歌廳秀也都在這裡攝影,我有去看過一兩次。記得那個時候有個藝人還沒有出名,只是幫人家做雜工的,他都來我這邊買白報紙去貼大字報。過去熱鬧的時候,那邊有中南食堂,這邊一個孔家餐廳,可以請人吃飯,每一條路、每一個店面都有開店,甚至連亭仔腳都有人擺攤,但現在攝影棚變成住宅區,很多店家也都沒有了,這條街也越來越沒落了。

  我以前沒有習慣拍照片,但像是帶小孩去南港國小或是研究院玩都會拍一點,但納莉颱風的時候,我們是住隔壁,只有租一樓,水淹到我的胸口處,照片都淹水了淹壞了,連我們的結婚照也都淹壞了。現在只有保存一本民國九十幾年,富南宮請人設計的書,裡面有屬於南港的歷史,很多東西甚至我都沒看過,我還記得他有寫,南港第一輛垃圾車是三輪車,裡面還有照片,也有原先在東南街的南港火車站到新的南港火車站的照片,研究南港歷史可以參考看看。

我的南港生活

  我除了大哥之外,還有一個姊姊在高雄。爸爸在民國80幾年走了之後,就把媽媽接過來台北,她去年(2021)才走。我也有三個小孩,一個女的兩個男的,也有孫子了,他們上班,老人加減幫他們兼差。雖然在這裡開書店,但因為很多親朋好友都在歸仁,太太的娘家也在那邊,所以還是時常回去,也會跟兒子們開車回去過年。不過因為在這裡生活四十多年了,很多朋友都在這裡,比下港的朋友更親,像是現在的里長,年輕時出來選里長,里長辦公室也是我們大家一起弄起來的,都是在地的好朋友。我繼續開著書店,主要也是為了跟鄰里朋友間,有一個可以聯繫感情的場所,不然現在這個行業也都沒落了,沒甚麼利潤可言,小孩子也不會想接手,出租反而還比較贏。

  這十年南港變很多,方便是比較方便,就是生意越來越不好而已,像捷運一走就到,我以前還要坐火車、坐公車,到後火車站去拿雜誌,現在都不用,捷運一坐比較快,公車也比較多,以前只有客運、公路局。報紙也有人送來,不用去拿。南港地區真的很方便,交通最方便了,要回南部老家直接坐自由座就好了。

  現在平常的生活,有時候會走去南港火車站運動,不然就是南軟園區,或是南港展覽館一館、二館,散步一個小時,有時候也會去力行市場或是麥當勞那邊的全聯買菜。富南宮、文殊寺、龍山寺,有時候加減會去走一走,老人沒事就是這樣,只是現在疫情才比較沒有出去。

中南街都更

  我現在這個房子已經有五、六十年的屋齡了,會看起來新新的,是想說要讓自己住的舒適一點,所以有再全部整修過。這裡的房子都是平房、舊房子,但是捷運站、展覽館那邊那麼漂亮,這裡看起來就像是外國那個難民窟,都落魄落魄的,所以應該要整條街都更。只是都更的困難就是土地和房子不是同一個地主,好像有兩百多個,要分多分少,很難談得攏。

  其實大家都很想要都更,里長、議員、立委也都很積極想把都更弄好,只是大家因為條件的問題喬不攏。希望政府可以拿出辦法來處理,把大家整合起來趕快都更。

註:選錄自《南港地方知識與田野調查叢書:南港特色產業暨水資源永續發展 第二輯》。2023。發行者:臺北市南港社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