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一席裊娜娉婷-舞蹈藝術與在地文化融合再現

孫 夢 平 老師
臺北市南港、大安、中正社區大學舞蹈講師

課程類別:學術類–人文領域–文化傳承與生活美學
教學理念:從年少時的旗袍回憶出發,藉由記憶中音樂與舞蹈編排,回朔關於旗袍的生活文化與重新認識在地的南港文化。

  在成人的終身學習教育中,屬於「操作性課程」較強的舞蹈領域類課程中,有沒有可能可以有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或是一些創新課程設計可被實踐?

關於創新作法:

找出生活中舞蹈藝術連結的元素

  本次要報告的不僅僅是課程的內容而已,而是「舞蹈藝術」與「在地文化」的融合再現」,當然就必須要緊扣著地方學概念。地方學當然是近些年從地方創生所衍申的部分,但從我進入社大教學領域之後,我就一直在想,有沒有可能在舞蹈課程裡面加入些什麼不一樣的元素?有沒有可以讓學員們除了跳舞之外,可以帶著跳舞以外的學習收穫回家?這就是「旗袍文化與古典美人舞」這門課程的設計概念。課程的教學理念是從年少時旗袍的回憶中出發,藉由記憶中熟悉的音樂與舞蹈動作編排,去回溯關於旗袍相關的生活文化,與重新認識在地的南港文化。從家中的老照片中,很多人都可能看見關於旗袍的回憶,於是這個部分課程設計的「創新做法」是:從嘗試穿上旗袍開始,由回憶中去探索自己的生命歷程。從自身生命經驗出發的衍申學習,必定能引發更多探知的渴望。

  在社大領域關於生命探索的課程中,一般可能都是在書寫生命歷程的課別中,在舞蹈類的融入目前未見,但在我們這一堂不一樣的舞蹈課程中是已經做到了。創新做法的其中之一,是我把文化教學中的「禮儀訓練」放進課程設計,這是銜接我在高中第二多元選修課程的授課理念,將高中生需要儘早培養的國際禮儀帶進我們成人教育的舞蹈課程裡來,實現關於現代國際公民中的禮儀文化訓練。在國際禮儀的知識範疇中是需要運用肢體的,需要學習行、走、坐、臥的儀態,衍申在舞蹈的肢體訓練上不但可以結合更可做多元延伸。
南港的國際化已經看得見!身為世界居民一份子的南港區民思維也需要進化提升。藉由旗袍文化、舞蹈藝術與在地人文的接觸,相信能夠讓學員在面對南港的蛻變時,有更圓融的相處能力及更加分的創新思維。

本段重點摘要:
  • 從「嘗試穿上旗袍」開始,從回憶中去探索自己的生命歷程。
  • 從舞蹈肢體學習中建構基本體能與肢體協調度,預防肌少症與早發性失能。
  • 融入學術類旗袍文化教學與禮儀訓練,培養生活美學素養。
  • 結合南港在地包種茶文化,重新認識茶、品茶、愛茶,進一步探究南港在地學。

關於創新操作:

一、藉學員自己所選的歌、編的舞,去串聯學員自己的故事

本堂課程教法的特色操作:

1.在教學的技巧上,首先我會引導班級共同討論,選擇一首跟旗袍回憶相關的歌曲,讓同學一起選擇一首當期大家有感情的臺語老歌或國語老歌,因為這首歌是有感情的、是有回憶的、還有大家一起票選的班級情感,我就用這首歌來進行舞蹈編排。另外,我會請學員帶一些家中老照片來課堂中分享,分批說說他們的生命歷程,藉此與人生中的憂悲喜樂做心靈和解。有音樂、有舞蹈、有照片、有回憶,聽起來好像不容易,但在旗袍文化與古典美人舞的課程中,這是已確實操作的部分。

2.教與學的翻轉式教學–讓學員從被動化主動。本堂課程中,身為授課教師,我真的很希望能夠讓學員「重新」也「從心」去拓展知識的深度跟廣度,這部分課程設計也是緊扣學術類課程宗旨。尤以舞蹈課程大多歸類為生活藝能類,普活大眾都覺得跳舞就是肢體運動而已,但有沒有可能換個思考模式,無論在內容設計或課程操作上提升深度跟廣度?我的操作方法之二就是讓同學跳自己編的舞,這首歌這個舞碼所串起來的就不僅僅學習成果而已,也是學員的生命經驗和生活回憶。

  實際做法是我將當期授課的進度中,刻意留下8個8拍或10個8拍的音樂空間,實施班級分組,然後各組分配2個8拍,引導學員進行分組討論與動作設計,動作內容簡單或重複都沒關係,當分組呈現過後,我再將四組所設計出來的舞蹈編排動作做歸納與重整,串進原本我編排好的舞蹈進度中,於是這一首舞蹈作品裡就包含了老師與同學們一起集體創作的心血結晶與班級經營的共有記憶。曾有新同學提出疑問:「老師,為什麼我們這學期學習的舞碼內容跟老師另外一個班級不一樣?」原因即在此,因為在我的授課操作實踐中,每一班都有屬於自己班級的集體創作、生命歷程跟心血結晶。

本段重點摘要:
  • 拓展知識深度與廣度,從被動化為主動。
  • 讓學員心有觸動與感受學習成就感。
  • 從實踐中發掘學員潛能,進而規劃課程未來走向。
二、專業學習外,與在地多元面向的參與

1.「泡一盞回憶的茶」旗袍、茶席、禮儀、舞蹈四合一的獨一無二優雅美學
  本課程結合我們在地的南港地方學,而南港最重要的特產就是茶,喝茶穿旗袍,穿著旗袍喝茶,絕對是加分的選項。於是我也將茶文化放進舞蹈課程裡來。例如「泡一盞回憶的茶」茶席教學,把旗袍、茶席、禮儀、舞蹈四項專業做四合一搭配,這樣的教學是需要教師充分進修後方可內化成為自己的特色教學,多重身分的斜槓教師其實是需要花很多心力進修的。例如:我要教旗袍,就把旗袍文化穿載在身上落實在生活;舞蹈需要音樂,我們班真的帶了琵琶來現場演奏。我最想分享的就是,教學多年來我知道,來參加舞蹈課程的同學要讓他們願意排排坐下來聽老師講學術主題,其實很難的!老師必須要願意花心思設計及時間引導,學員們才會在每一堂課的15分鐘到20分鐘時段,願意坐下來聽你說話,聽你講學術內容。如圖片所示,我真的覺得我們班同學很棒,目前他們都願意這樣進行,我真的以他們為傲。

2.我的優質樂齡學習分享
  有時我們也會討論樂齡學習所遇到的甘苦與樂趣,因為很多人來社大只是為了好玩,或者是抱著我來就是要動啊的想法,想要創新教法確實對老師而言是一種考驗。在這部分,我會藉由「分享」這樣的引導,讓學員在最後的兩堂課間聊一聊這學期,有沒有可能有什麼不一樣的收穫;或者是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或者是有沒有開心的體驗…等,這些分享不但能讓教師反省自我的教學成效,亦能延續學員的學習熱情。

3.「從在地出發的國際觀」將社區特色與地方節慶融入舞蹈教學內容、並積極帶領參與在地文化的推廣,藉以提升學員對在地文化轉譯的理解力與接受力
  在地學最重要的發生地即是社區活動。本班除積極參與南港區鄰里活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參與我們南港社大「南港傳奇舞台音樂劇」,課程設計中還有一個特色操作目標就是「愛循環善延續」,希望在學術類課程裡,能夠帶到公民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除了對本身學習跳舞之外,還可以為社會貢獻什麼?除了在南港當地,我們有没有可能跨出去!

  2023年3月25日,我的所有授課班級剛結束一場「起舞齊舞-薪火相傳慈善舞展」,扣除必要成本之外,因為這場舞展,我們總共幫偏鄉失怙兒童募得新臺幣將近七十四萬的助學基金;此外,我也會帶著學員去偏鄉部落做畢業照愛心暖拍,送給偏鄉孩子當畢業禮物,期望他們能邁入更好的未來…,這都是我授課的班級學員有共同參與的活動。

  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很喜愛的一句話–「去做,世界就會跟著改變!」。舞蹈不僅僅只是單純的一門藝術或者跳舞健身而已,我覺得它是能夠證明生命熱情的一條途徑,於是我就會很想把這個熱情途徑,帶著我的學生們一起努力。在過去,大家覺得舞蹈藝術得以上臺表演,就已經很棒很滿足了,因為可以展現自己、發掘自己;可是我更重視的是每一次展演過程中產生的後續效益,除了提升了知識廣度、思考分析跟理性判斷能力之外,還有在參與跟付出的過程中,學員與學員、學員與家屬間,共同成就了緊密的學習情感/家庭情感,當然這樣的效益中,也無形的擴大了我們對弱勢族群以及性別平等的認知與瞭解。

本段重點摘要:
  • 宣揚「愛循環善延續,我樂齡我驕傲」之宗旨。
  • 號召學生積極參與社會關懷,培養世界公民意識。
  • 建立完整分工分組系統,進行資源整合並成立支援與分享管道。
  • 學員在參加與籌備活動的過程中,擴大了對弱勢族群以及性別平等的認知與了解。
  • 學員在大型公益性活動參與中得到成就感與翻轉對家中女性地位的認知。
  • 在「參與」與「付出」中,學員與其家屬共同建立了緊密的家庭情感。
  • 拓展了知識廣度,並培養思考分析、理性判斷的能力。
  • 參與過後會產生期待,確切落實了社大辦學「落實終身學習,關懷在地精神」之理念。

關於教師自我期許:

成就學員的需要,也成就自己教學的初衷

  在社大領域教學十七年來,所有的課程對我來說最難的就是「實踐」,尤其在我們終身學習領域裡,老師的熱情也常常一不小心就會被磨掉了。就像上述說的舞蹈類課程,來報名的學員多數就是像來跳舞的、就是要來運動流汗的,如何讓這些學員願意坐下來聽老師講一些學術性的知識,對老師而言就是一項挑戰與自我的突破。學員坐下來以後教師又要如何去做內容的準備,學員才會聽的津津有味,這又是一項需要花很多心力備課的課程設計,需要老師願意一直不停的深化與精進。

  因我不是學院派出身的舞蹈老師,從開始授課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追趕著學院派老師的精湛技巧,於是我需要花上數倍的毅力,方能與學院派老師並駕齊驅。但也可能因為我不是學院派出身的老師,於是我可能受框架的束縛性較小,可以多元融入更多其他的元素,再把一些對學員學習過程中或生命經驗裡那一些有趣好玩的舞蹈相關經歷放進我的授課內容,成為一門擁有自我特色的課程。

  我的第一門社大的課程是在大安社大展開,我永遠記得面試當時葉主任問過我一句話:「孫老師,你為什麼要來投遞社大?」當時我回答說:「因為我一直覺得舞蹈可以更有文化底蘊,如果只是1小時課程就只能是跳舞了。可是社大的課程有兩個半小時,我就可以把體力用完的剩下時間,去實現我心裡面很想當的那個老師,那個老師就是想跟學員一起分享生活,然後帶著他們一起往生命前方認真走下去的那一位老師。」

  時至今日,我依然這樣的認真努力在做!
  期許自己能夠一直與學員一起優雅向前。